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出版,一时间好评如潮。《雪崩》描述的是脱胎于现实世界的一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在当时,人们面前的是CRT显示器,“网络世界”一定程度上是由黑色的背景和绿色的ASCII字符展示的。但正是因为它如此粗糙抽象,想象力反而可以自由驰骋。
但是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没有预见到在30年之后,这本书提出的“元宇宙”概念,会形成一场冲击波。2021年3月10日,沙盒游戏平台作为第一个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的公司,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0亿美元,引爆了科技和资本圈。这之后,关于“元宇宙”的概念与文章迅速充斥各类媒体,引发各界关注,形成了全球的“元宇宙”热潮。不仅各大科技巨头在争相布局“元宇宙”,一些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参与其中。
如果没有技术本身的话,元宇宙是不存在的,更不要说去创造新的内容。2016年被人们称为VR元年,但是当时的技术还比较初级,无法支持内容的爆发。一项重要技术成果的成熟应用,离不开大量基础设施的提前布局,“元宇宙”的完善同样需要众多技术环节的长期建设,没有基础技术的铺垫,更进一步的发展便会无从下手。
5G时代,云技术+AI为元宇宙提供了无限滋长的技术土壤,元宇宙带来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将有机会改变互联网的形态。5G作为元宇宙发展的基础,正是我国的强项。自5G商用以来,中国频频跑出“加速度”,已超过全球70%的5G基站、80%的5G用户领跑全球。5G网络,可为用户提供相比4G十倍以上的代际速率体验,使VR/AR产品的成像时延控制在20毫秒以内。
目前,我国已经在传输速率、算力、硬件等元宇宙的一些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5G、芯片、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元宇宙高带宽、高算力的需求打下了基础;VR眼镜、跑步机、手套、盔甲等硬件设施需求也已经相对齐全,甚至比2045年“绿洲”中的装备看起来还要酷炫。
但纵观整个VR行业,目前更像是一个个割裂的子宇宙,而真正的元宇宙一定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沟通环境,想要将各子宇宙聚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就一定需要大量AI技术的参与。AI可以说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元宇宙的最终形态和融合起到决定性作用。AI是交叉学科的集大成者,和软件合作对于软件技术的提升和软件标准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AI加持下的硬件,也能极大的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AI+内容更能有效降低内容生产成本。但问题是AI技术并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和积累的,这对于想搭上元宇宙这趟快车的很多公司来说,成了最大的阻碍。
田鑫,专业的企业组网服务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企业组网(SD-WAN、MPLS、云互联),业务云化、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行业IT解决方案等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