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网络是我国率先提出的一种原创性技术理念,指依托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连接,整合网、云、数、智、边、端、链等多层次算力资源,结合AI、区块链、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各类新兴的数字技术,提供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等一体化服务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算力以及算力网络建设也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我国将推动5G设施、算力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统筹布局,支持更多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资源富裕的西部地区转移,在加大算力供给的同时,逐步减少碳排放。
算力被认为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新动能。那算力究竟是什么?我国算力产业发展现状如何?“东数西算”工程如何助力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数字经济发展与算力息息相关
算力网络是我国率先提出的一种原创性技术理念,指依托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网络连接,整合网、云、数、智、边、端、链等多层次算力资源,结合AI、区块链、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各类新兴的数字技术,提供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等一体化服务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面向数字化转型需求,以算力网络为代表的下一代网络逐渐成为产业各方共同关注的热点。对于电信企业而言,从现有的通信网络过渡到全新的算力网络,实现算力运营、建立算力生态、提供算力服务,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在体制机制层面进行更多探索。
算力需求预计每年增速20%以上
近年来,我国数据增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全社会对算力提升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预计每年将以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长期以来,我国算力难以满足数据量猛增带来的巨大计算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承载算力的数据中心存在供需失衡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显示,目前我国数据中心产业规模已接近2000亿元,北上广深等热点地区及周边数据中心规模指数较高。东部地区创新能力强,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对算力的需求量大,但土地资源、能耗和供电指标紧张,在“双碳”目标下,继续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不可持续;西部地区可再生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电力充足且价格相对便宜,非常适合建设数据中心,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西部地区拥有数据中心的比例不足20%。
在建设数据中心道路上先行一步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东数西算”工程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其实,贵州、内蒙古等地已在建设数据中心的道路上先行一步。近年来,贵州一直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大数据中心,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是贵安新区重点打造的12个大型数据中心之一,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目前,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已为超过800家贵州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并与云上贵州联合为贵州省打造了“一云一网一平台”,贵州62家省直属部门的1438个数据源都已上云,546项高频政务和民生服务上线,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府所有审批业务,还辐射重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周边区域,进一步释放算力,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年均气温4.3摄氏度,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刚刚超过300公里,地处“首都一小时”经济圈,阿里、华为等在此建设了数据中心,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和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为华北地区的算力、存储等业务提供服务。
田鑫,专业的企业组网服务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企业组网(SD-WAN、MPLS、云互联),业务云化、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行业IT解决方案等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