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已经深度应用在20大典型应用场景所在的22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中。随着应用从生产制造外围环节向内部关键环节加速延伸,数据要素的流通确权、生产安全等今后一阶段产业面临的共性化难题值得关注。
在日前举办的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发布了第二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和重点行业实践,涉及到生产单元模拟、精准动态作业、生产能效管控、工艺合规校验等十大应用场景,和包括石化化工行业、建材行业、港口行业、纺织行业、家电行业在内的5大重点行业。此次发布的5大重点行业加上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5G+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可以看出,应用已从先导性应用领域,逐渐向国民经济各个重点领域不断扩展;从5个局部场景到10个深度场景层层递进,体现出应用已逐渐触达生产环境最核心领域。
作为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坚实网络基础设施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指出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特点。一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网络、平台、数据、安全等生产业链体系逐步健全,由电信运营商、生产制造企业、平台服务提供商、工业应用提供商等组成的产业生态快速壮大。二是服务领域更加广泛。从个别典型领域向钢铁、机械、电力等数十个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加速扩散,高端领域竞争力逐步提升。三是应用环节更加深入。从生产辅助环节向生产的核心环节逐步渗透。5G的全连接工厂,机器视觉检视、精准远程操控等应用场景已经具备了规模复制的条件。
工业数据是工业制造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工厂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运维和业务优化升级的命脉。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大会演讲时指出,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主要体现在工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自主决策等方面。5G的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打通了数据采集到传输的全过程,使得数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作用。
数字化转型其实就是一种数据驱动下的转型,不仅要求工厂取得出、算得快,还要能用得好。但当前我国的工业设备种类繁多,源头数据格式不一致,互联协议也不统一,这会导致数据采集的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整合分析非常难。因此要让数据规范化,解决数据标准化的问题。
田鑫,专业的企业组网服务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企业组网(SD-WAN、MPLS、云互联),业务云化、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行业IT解决方案等相关服务。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