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贸易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测算,2020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了2947亿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势增长8.4%,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4.5%,比“十三五”初期提升了13.9个百分点。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数字服贸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2025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数字贸易对减少服务贸易总体逆差,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指出,ICT引导的服务贸易先导型作用逐步凸显,特别是5G加速了数字服务贸易迈向新阶段,5G构建了数据流通平台、全新网络架构,开启了万物互联,还与云化基础设施有机结合,进而拓展服务业的新业态。
例如在服务型制造中通信、软件、云计算等数字交付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研发、生产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而在金融科技场景中,由于数字贸易天生具有较强的数字化发展潜力,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融合渗透程度超过了大多数传统服务行业;在跨境贸易中,数字化正在定义新的标准。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利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学技术,针对跨境贸易中企业最关心的运营、营销、资金等核心问题,帮助商家解决了跨境资金端到端可视化和时效性问题。
数字贸易时代,各行各业都在通过数字化的转型和创新来寻找业务的下一个增长点,开创新的行业格局,这一切转型和重塑的背后都离不开云的支持,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计算底座。产业链每个环节都需要上云、用数、复制。通过上云把机遇管理中的数据积累下来,加强对大数据的运用,通过智能化实现降本增效推动创新。